第三章 “读书郎”杜威

杜威是一只幸运的猫。它不仅在寒冷刺骨的图书馆还书箱里幸存下来,而且被一位爱它的馆员抱在怀里,还有一个简直是专门为了照料它而设计的图书馆。这件事有两个方面。杜威过上了一种备受宠爱的生活。同时斯潘塞也是幸运的,因为杜威进入我们生活的时机太合适了。那年冬天不仅出奇的寒冷,而且还是斯潘塞历史上最艰难的一段时期。

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或许已经不记得一九八〇年代的那场农业危机。你也许记得维利·内尔森[1]和农业资助计划。你也许读到过家庭农场的崩溃,读到过国家从小规模种植园向大型工业化农场的过渡,那里连绵许多英里不见一所农舍,甚至不见一个农业工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只是一个故事,不会对他们有任何直接影响。

而在斯潘塞,你可以感觉到它:在空气中,在大地上,在人们说出的每句话里。我们有坚实的制造业基础,但仍然是一个农业城镇。我们支持农民,也靠农民们支撑。农庄也越来越不景气。有些家庭我们认识,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我们能够看到那种负担。首先,他们不再到镇上购买新的机器和部件,只是修修补补凑合着用。接着他们缩减了生活费用。最后,他们停止了抵押支付,指望一个好年景能够让账户扭亏为盈。然而奇迹没有到来,银行取消了抵押人赎回抵押品的权利。一九八〇年代,衣阿华西北部几乎一半的农庄都赎不回来了。大多数农庄的新主人都是农业联合大企业,他们是来自城市的投机商或保险公司。

农业危机,不像一九三〇年代的干旱尘暴一样是一场自然灾害。它主要是一场财政危机。一九七八年,克莱县的农田售价是每英亩九百美元。随后地价便急速上涨。到一九八二年,农田售价已达每英亩两千美元,一年后,更高达每英亩四千美元。农民们借钱购买更多的土地。反正价钱会一直涨上去,过几年把土地转手卖掉,挣的钱比种田还多。何乐而不为呢?

接着,经济开始衰退。土地价格回落,贷款枯竭。农民们不愿拿土地作抵押贷款购买新机器,甚至播种季节到来也买不起种子。农作物的价格不足以支付旧贷款的利息,许多贷款的利息率高达每年百分之二十。在四五年的时间里,农民们的生活跌落到谷底,年年以为已经探底,年年以为还有希望,然而经济压力把我们的农民一步步拖向更深的地方。

一九八五年,黄油和麦淇淋的大制造商蓝多湖公司撤走了位于小镇北部边缘的工厂。不久,失业率高达百分之十,这个数字听上去还不算糟糕,但是你要知道,斯潘塞的人口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万一千下降到八千。房价似乎一夜之间跌落百分之二十五。人们纷纷离乡背井,甚至离开衣阿华州去寻找工作。

土地价格继续直线下跌,更多的农民被迫把土地抵押出去。然而,拍卖土地并不能偿还贷款。银行不断遭受损失。这些农业银行是小镇的支柱。它们向当地农民、向他们认识和信赖的男男女女们放贷。结果农民无法偿还,整个系统就崩溃了。在衣阿华全境的所有小镇,银行纷纷倒闭。在整个中西部地区,银行纷纷倒闭。斯潘塞的存款和贷款被贱卖给了外人,而且新的主人并不愿意借出新的贷款。经济发展迟缓。直到一九八九年,斯潘塞镇都没有发出一份建房许可。一份都没有。谁也不愿意给一座奄奄一息的小镇投资。

每年的圣诞节,斯潘塞都有一个圣诞老人。零售商办了一个有奖销售,许诺获奖者去夏威夷旅游。一九七九年,镇上没有一家空的店铺。到一九八五年,商业区出现了二十五家空店铺,占百分之三十。夏威夷之旅取消了。圣诞老人几乎不再光临小镇。这里流传着一句笑话:最后离开斯潘塞商业区的店老板,请把灯关掉。

图书馆尽了自己的力量。蓝多湖公司撤离小镇后,我们设了一个就业服务资料库,列出了我们的所有工种,以及关于工作技巧、工作性质和技术培训的书籍。我们还配备了一台电脑,让当地的男男女女能够写简历、写信。这些人中的大部分是第一次看见电脑。看到这么多人使用就业资料库,简直令人郁闷。如果这令一个在职的图书馆员感到郁闷,那么想想一个被解雇的工厂工人,一个破产的小企业主,一个丢了工作的农场工人,他们心里该是多么难受啊。

就在这个时候,杜威落到了我们膝头。我不想夸大这件事实,因为杜威并没有给任何人的餐桌端上食物。它没有创造出工作。它没有让我们的经济好转。可是,艰难时期最糟糕的事情,就是对你精神的影响。艰难时期会令你丧失精力,会占据你的思绪,会让你生活中的一切都受到污染。坏消息跟腐败的面包一样,都是有毒的。至少至少,杜威分散了大家的注意力。

然而它的意义不止如此。杜威的故事引起了斯潘塞人民的共鸣。大家跟它打成一片。我们不也是被扔进了图书馆的还书箱吗?被银行,被外部的经济压力,被美国其他地区——他们吃我们的粮食,却对生产粮食的人漠不关心。

这是一只小巷里的猫,被扔在一个冰窖般的还书箱里让它自生自灭,它惊恐、孤独、一息尚存。它熬过了那个漆黑的夜晚,结果,那个可怕的事件变成了它一生中最幸运的事情。不管环境如何,它从不失去信念,从不失去对生命的珍重。它是谦虚的。也许谦虚这个词并不合适——它毕竟是一只猫——但它确实没有丝毫傲气。它很自信。也许这是九死一生的幸存者的自信。是那种曾经走到绝路,失去所有希望,然后又柳暗花明的安详。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从我们发现杜威的那一刻起,它就相信一切都会好的。

它来到我们身边后,又让大家都相信这一点。过了十天,它的身体才恢复健康,能够自己在图书馆跑来跑去,这时候我们才看出来,它对图书、书架和其他无生命的东西都没有兴趣。它的兴趣在人。如果图书馆里有一位读者,它就会径直向那人走去——冻伤的脚还走得很慢,但已不再一瘸一拐——然后跳到那人腿上。人们多半会把它推开,但尽管屡屡遭拒,它并没有被吓住。杜威不停地跳跃,不停地寻找可以卧躺的膝头,寻找愿意抚摸它的手,于是,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年龄较大的读者,他们经常到图书馆来翻翻杂志,浏览图书。当杜威开始陪伴他们时,他们来得更勤,待的时间也更久了。有几个似乎更讲究穿着、更注重自己的仪表了。他们以前总是朝馆员友好地挥挥手,或说一声“早上好”,现在却缠着我们说话,话题多半是关于杜威的。杜威的故事他们总也听不够。他们不只是在消磨时间。他们是在拜访朋友。

特别是有一位老人,他每天早晨同一个时候来,坐在同一张舒适的大椅子里看报纸。他的妻子最近过世了,我知道他很孤单。我没想到他会是一个爱猫的人,但是从杜威爬上他膝头的那一刻,老人就露出了微笑。顿时,他不再是一个人独自看报了。“杜威,你在这里快活吗?”老人每天早晨抚摸着他的新朋友时,都会这么问。杜威总是闭上眼睛,而且往往惬意地进入了梦乡。

还有就业资料库里的那个男人,我并不认识他,但我知道他属于哪一种人——骄傲、勤奋、有韧劲儿——而且我知道他在受苦。他像大多数使用就业资料库的斯潘塞人一样,是个工人而不是农庄主。他找工作时穿的衣服像是原先的工作服:牛仔裤和一件低档的薄衬衫,他从来不用电脑。他翻看简历簿,查找我们列出的工作类别,但从不请求帮助。他安静,沉稳,总是不慌不忙,但随着时间一星期一星期地过去,我从他弓起的后背,从他总是刮得干干净净的脸上日益加深的皱纹,看到了他的压力。每天早晨,杜威走近这个男人,他总是把它推到一边。后来有一天,我看见杜威坐在他的腿上,而且,几个星期来第一次,那人脸上现出了笑容。他仍然弯着腰,眼睛里仍然含着忧伤,但是他在微笑。也许杜威能够给予的并不多,但那是一九八八年的冬天,它正是斯潘塞所需要的。

于是,我把我们的小猫交给了社区。员工们都能理解。严格说来,它并不是我们的猫。它属于斯潘塞公共图书馆的资助人。我在门口就业资料库的旁边放了个箱子,告诉人们:“你知道那只坐在你腿上、陪你写简历的猫吗?那只跟你一起看报纸的猫?那只从你皮夹里偷走口红、帮你找到小说类图书的猫?它是你的猫,希望你帮它起个名字。”

我担任图书馆馆长才六个月,所以对组织竞赛仍然充满热情。每隔几个星期,我们就在大厅里放一个箱子,在当地广播电台播一则通知,给获奖者提供一份奖品,试图增强大家对图书馆最新消息的兴趣。一项奖品丰厚的成功竞赛可能吸引五十位选手。如果奖品价格不菲,比如一台电视机,选手会凑够七十人。一般我们的选手是二十五人左右,“给小猫起名字”的竞赛没有在电台广播,因为我只想让固定读者参加,甚至没有提供奖品,结果参加人数却多达三百九十七人!直到这时,我才意识到图书馆一不留神办了件大事。社区对杜威的兴趣大大超出了我们的估计。

爱吃意大利面的加菲猫正风靡一时,所以选择“加菲”的人很多。还有九票选“小虎”。“虎子”的票数也有这么多。“莫里斯”也是一个得票很多的名字,跟那个九条命的猫类代表同名。就连一些文化界的宠儿,比如阿尔夫(一只拍过电视的胖墩墩的外国狗)和斯帕兹(源自斯帕兹·麦克肯希,它是啤酒业大名鼎鼎的狂欢酒会上的狗)也获得了选票。有几张选票是恶意的,比如“跳蚤袋”,还有的名字跨越了巧妙和古怪之间的那道界限,比如“太妃糖咪咪”(突然对糖果产生了爱好?),“淑女书屋”(对一只公猫来说这名字太怪了),跳跳精,小棚车和原子核。

得票最多的还是“杜威”,超过五十张。显然,读者已经喜爱上了这只小猫,不愿意它有所改变,包括它的名字。说句实话,图书馆员也不愿意改。我们也爱上了本来的那个杜威。

不过,这名字还缺点儿什么。我们决定,最好的办法是给它想一个姓。童书管理员玛丽·沃克建议用“读书郎”。星期六上午放卡通片时有一个广告——那时候,卡通片只是给孩子们看的,只在星期六中午前播放——里面有一个名叫O·G·读书郎的卡通猫,它鼓励孩子们“读一本书,看你脑子里的电视”。我相信这个名字就是从那里来的。杜威·读书郎。比较接近了,但还差一点。我提出了“开卷”这个姓。

杜威·读书郎·开卷。这三个词,一个是给那些靠杜威十进位分类法吃饭的图书馆馆员,一个是给孩子们,还有一个是给大家的。

我们做到开卷有益了吗?[2]一个挑战。这个名字让我们大家都进入学习的心境。过不了多久,整个小镇就会变得博学多才、见多识广了。

杜威·读书郎·开卷。给我们这只庄严、自信、漂亮的猫起了三个词的名字。我相信,如果我们当初思想再活跃一点,就会给它取名叫“杜威·读书郎·开卷爵士”了,但我们只是图书馆员,是衣阿华人。我们不讲究浮华和排场。杜威也是。人们总是叫它的第一个名字,偶尔,就简称它为“阿杜”。

[1]Willie Nelson(1933— ),美国音乐偶像和乡村音乐的传奇人物。

[2]Do We Read More Books?(“我们做到开卷有益了吗?”)同Dewey Readmore Books(“杜威·读书郎·开卷”)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