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 自序
- 君子之道
- 本论
- 尾语
- 君子之交
- 一、至谊
- 二、常谊
- 三、甘谊
- 四、水的哲学
- 五、由浓归淡
- 君子之名
- 二、天下名誉
- 三、排他性、脆弱性
- 四、功能缺失
- 五、可怜李清照
- 六、几点结论
- 君子之伪
- 二、共伪结构
- 三、绑匪纸条
- 四、道义之伪
- 五、风度之伪
- 六、无奈之伪
- 君子之狱
- 二、狱外之狱
- 三、天命相连
- 四、换一种气
- 五、双向平静
- 写经修行
- 二、缘起性空
- 三、那些否定
- 四、度化众生
- 五、继续修行
- 岁月之味
- 一、年龄的季节
- 二、一个美国故事
- 三、一个法国故事
- 四、一个俄国故事
- 五、青年的陷阱
- 六、中年的重量
- 七、老年的诗化
- 临终之教
- 二、与生活讲和
- 三、文化的误导
- 四、终身的教师
- 短文一束
- 消失
- 毁灭
- 欧洲档案
- 那番月色
- 拼命挥手
- 晨钟暮鼓
- 遗忘
- 终极推荐
- 原野孤马
- 大选择
- 感谢父母
- 模特生涯
- 示众
- 高谊无声
- 北极雪路
- 悄然而立
- 一气而亡
- 名誉高处
- 自废功夫
- 君子之妒
- 谣言配方
- 辟谎三策
- 蟋蟀
- 棍棒
- 小镇儒士
- 跑道
- 整人行业
- 送葬人数
- 学会蔑视
- 必要区隔
- 叶子
- 理解
- 定型
- 白马
- 长椅
- 守陵老人
- 远行的人
- 跋涉废墟
文化人类学认为,一切重大文化的核心机密是集体人格。余秋雨进而认为,中华文化的人格理想是君子之道,中国文化的钥匙也在其中。了解君子之道,是在追踪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人格世界的底蕴。君子之道之于中国,有如骑士精神之于欧洲,武士道之于日本。只要君子未死,人格未溃,中国文化就不会沦丧。本书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地分析讲述了君子之道的精髓所在。从童年的小人书摊到李清照,从伪君子到造谣者,从“诈捐门”到与舆论的恩怨情仇,余秋雨阐述君子之道的主要轮廓,寻找其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君子之道的轮廓,缕析儒、道两家在君子之道上的九项要点和四大难题,同时探讨君子如何处理与世间、名誉、伪君子、自由的关系;第二部分阐述了作者余秋雨面对人生问题从佛学中得到的修行感悟,得益于三个“无”,精进于三个“少”,以自如、自在、自由之心化解难题;第三部分为当代中国愿意做君子的年轻人,提供更充分的国际视角,在故事中介绍国外思想家和艺术家的人生价值和终极关怀,互为观照,互相滋养;第四部分汇集了作者的几十篇短文,着眼于君子人格的构建,呼应全书主旨。